【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课程系统化 教学项目化 评价统一化--校外教育优(2)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倡导教学项目化,北京校外教育形成了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科研、行政管理、教师培训、宣传推广、后勤保障为支撑的“实践共同体”,具体

通过倡导教学项目化,北京校外教育形成了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科研、行政管理、教师培训、宣传推广、后勤保障为支撑的“实践共同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相互卷入维度,实践共同体中的“卷入”是一种深度的参与,各要素或相关人员的关联度更为密切,拥有更强的向心力。在优质项目中,每个要素之间相互打通和关联,但又相对独立地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以团队的形式建设优质项目。第二,合作事业维度,实践共同体中的事业是通过集体协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意愿,每个成员都对事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建设优质项目的过程中,每个要素的成员需要通过协商合作的模式去共同完成事业,这个事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成员的参与情况有所变化。第三,共享智库维度,成员们共同创造出的智力成果或资源能够在共同体内实现共享,不再是归属于某一类元素或个人,并能反映出共同体的发展历程。优质项目的成果对于每个要素的成员而言都能起到共享和促进作用。

北京市校外教育的教学项目化改革措施,让管理者、研究者、一线教师等不同类型的校外教育从业者卷入到相对具体、可实践的教育项目中来,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事业发展,同时也能共享事业的成果。

校外教育评价标准统一化,以改良为导向促进项目不断优化

教育评价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泰勒提出的以目标为评价中心和依据的“泰勒模式”成为当时教育评价的主要代表。20世纪50年代,各种新兴的教育评价模式被不断提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斯塔弗比姆的CIPP模式。他认为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测量出评价对象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在于通过评价暴露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案,提升教育质量。CIPP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个要素组成的立体、动态评价模式,将对教育本身的评价转变为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评价。其中背景评价主要是指在特定环境下评定教育方案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教育对象的需要、问题及相关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输入评价主要是指对教育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判断。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教育方案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成果评价主要是指教育方案达到目标的程度。

北京市教委制定颁发的校外教育优质项目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评价方式上,从创新、特色、精品三个维度来制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标准,规避了校外教育专业多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通过统一评价体系,有效实现不同专业间和跨专业学科的质量评价。第二,北京校外教育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规划与计划、支持与保障、方法与过程、成绩与效果,分别对应了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凸显了教育评价不是以教育结果为导向,而是以为教育方案制定者或决策者改进教学服务为目标,重视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评价提出的要求。第三,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整体,北京校外教育评价体系依据测评目的和测评实施方式,将三类评价运用在整个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北京校外教育通过评价标准统一化,建立的不仅仅是一套教学评估工具,更是通过以改良为导向,促进项目改进,让项目教学参与主体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项目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校外教育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课程、项目、评价入手,使得校外教育在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这些改革举措必将促使校外教育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0日 14版)

[责编:李伯玺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zonghexinwen/2020/1109/515.html


上一篇: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公
下一篇:校外教育培训引投诉 富平县消保委速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