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外教在中国高校跨文化适应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3)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表3 与外教日常互动情况与外教日常互动情况主观愿意实际进行经常进行 教师93%-94%3%-4%0 学生96%-97%5%-6%<0.1% 3.2 互动模式倾向的影响因素 语言能力:约96

表3 与外教日常互动情况与外教日常互动情况主观愿意实际进行经常进行 教师93%-94%3%-4%0 学生96%-97%5%-6%<0.1%

3.2 互动模式倾向的影响因素

语言能力:约96%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尤其是专科学历学生)表示英语能力的不自信制约自己与外教作进一步互动交流。外教与中国教师各自分开进行教学会议也多是出于外教不通中文的考虑。

价值观:进一步调研显示,教师群体与外教进行日常互动通常基于高校教师主动邀约(占75%),但学生群体与外教进行日常互动通常基于外教主动邀约(基于学生主动邀约的只占16.7%);对比学生主观上的高意愿(96%-97%)反差极大。约89%的学生在问卷中选了师生距离作为影响因素,中国学生敬重教师权威的权力价值观,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主动与外教进行交流。高校教师与外教互动在主观意愿与实际进行上(表3)的鲜明反差也是因为中西方权力距离的差异。中国君主专制与儒家三权设立养成中国人强烈的等级尊卑观念和言行上的谨小慎微,沿袭到日常生活中致使中国人不习惯与陌生人主动结交;大多中国高校教师并没有被介绍给外教相识,在他们看来外教就是陌生人。

人际成本及其他:九成以上教师表示时间、精力等高额人际交往成本影响其与外教作进一步交流。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和管理多重工作压力以及家庭生活压力,忙碌是常态;如果与外教经常社交需要额外的时间与精力,而多数外教任职期限并不长,这样的人际交往投入产出比过低。另外,中国师生与外教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主要借助E-mail互相沟通,即时通讯途径的差异致使双方人际互动滞后,不利于交往的频繁性发展。

4 促进外教跨文化适应的建议

综上研究,目前外教群体在中国高校(江苏省)的跨文化适应模式倾向“分离”模式,受其本身价值观、语言能力和高校主流文化群体对其互动模式的影响;高校师生群体与外教的文化互动模式倾向“种族隔离”,受中国高权力距离价值观、双方语言能力和人际成本、沟通媒介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外教群体的“分离”对应策略;外教群体在主观上对主流文化显示出较高的参与意愿,高校师生群体主观上对外教也显示出很高的互动意愿,说明双方的跨文化适应具有向理想型“多元文化”——“整合”模式变动的可能性。依据双方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建议:

(1)对外教进行入职前适应培训:选择具有或熟悉中西双方文化背景的高校人员,重点介绍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深入教学生活实例讨论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帮助外教为面对即将遇到的文化冲突作好正确理解的准备。

(2)对助教/合作教师、外教任课班级的学生干部和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师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培训,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理论,鼓励其在与外教相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3)要求助教/合作教师定期把学校网站上的相关新闻、动态翻译成英文电子简报传送给外教,以期加强外教对高校事物的参与感;要求助教/合作教师或者学生干部主动帮助外教学习使用中国社交媒体(QQ、微信等)英文版界面,并主动添加外教为好友,把外教拉入班级群,鼓励英语教师和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主动添加外教QQ和微信作为好友,以期帮助外教建立高校朋友圈,获得更多与中国师生进行社交的机会。

(4)要求系部为外教召开欢迎会议,介绍外教文化背景和教学经历(或者外教自我介绍),邀请系部同事发言致辞等;要求外教参加例行教研会议,助教/合作教师可以适时从旁翻译。利用欢迎会、例行教研会议等系部同事都出席的场合,为外教与中国教师创造成为“熟人”的机会,帮助外教融入主流文化群体的圈子。

(5)建议外事部门或英语教学部门,在中西方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的时候举行节日分享会:组织系部教师、学生与外教一起学做节日传统食物,畅谈节日起源与故事;给予一定经济或其他形式的补助,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或学生在寒假期间主动邀请外教到自己家里过春节。利用传统节日的分享为外教与中国师生进行社交创造机会,使双方进行更好的文化融合,同时让外教获得归属感。

(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外教配备合适的硬件设施譬如干衣机,给予助教/合作教师额外的合理待遇,在外教任课班级为学生设置相关跨文化交际的荣誉或奖项等,为减少外教与中国师生跨文化适应的顾虑尽可能提供客观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qikandaodu/2021/0422/712.html


上一篇: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外教英语教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