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校外民族器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2)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了解民俗民风 民乐的创作多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乐曲常常展现着民族风情习俗与地域文化。汉族的民乐既反映了民间的各种节日和习

(二)了解民俗民风

民乐的创作多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乐曲常常展现着民族风情习俗与地域文化。汉族的民乐既反映了民间的各种节日和习俗,又呈现出地域文化上的差异,而少数民族乐曲则反映了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情感特征。了解这些民俗民风,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乐曲的情感,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奏能力。

例如民乐经典曲目《金蛇狂舞》就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时欢腾的场面,在欣赏和弹奏这首乐曲时,教师可引导儿童了解端午节的更多民间习俗。儿歌《小黄鹂鸟》则带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词中的“马靴”描述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而优美流畅、速度稍慢的旋律,则表现出蒙古族人细腻、爽朗的情感特征。教师可以此为基点,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引导儿童发现蒙古族服饰的更多特点,并欣赏其他蒙古族歌曲,深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情感与性格特征。

由于我国地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这种地域文化在民乐上也有明显的体现。以古筝为例,受地理环境及方言等影响,各地筝乐的韵味、风格、演奏技法特点和旋法规律等也有所不同,形成陕西、河南、浙江、潮州等流派,总体上呈现出北“硬”南“软”的风格差异。在欣赏和弹奏古筝曲时,结合各地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和自然环境等,教师可引导儿童品味陕西派的悲壮凄凉、河南派的深沉内敛与慷慨激昂、浙江派的节奏明快与流畅秀丽、潮州派的细腻微妙……教师还可引导儿童从欣赏各地乐曲中了解地域文化。如结合当地地理和人文环境,欣赏江苏、东北与河北版的民歌《茉莉花》,分别感受乐曲中委婉秀丽、粗狂豪放与爽朗明快的风格;陕北民歌《绣金匾》、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东北民歌《绣罗裙》等,都是了解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传承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整体凝聚力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意识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远大理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2]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教师要将家国情怀、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在民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以及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精神品质。民乐弹奏曲目中有不少歌曲可以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如《绣金匾》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意,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在北京的金山上》表现了藏族儿女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爱我中华》抒发了民族团结、热爱中华的美好情感,也表达了中华儿女携手建设祖国的坚定决心。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加入《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爱国主义乐曲,通过引导儿童欣赏、弹奏和演唱,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外,结合与乐器有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将民族精神植根于儿童心中。比如“土琵琶”是柳琴的俗称,教师可以为学习柳琴的儿童推荐曲目《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即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内容和时代背景,引导儿童感受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感。

二、校外民族器乐教学中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的思考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及自然的感受和体验。音乐、文学、绘画、舞蹈等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儿童学习民乐时,可以与我国的诗歌、美术作品、舞蹈、戏曲以及西方音乐艺术等结合起来,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共通性和差异性。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加深了儿童对其他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学习民乐的兴趣。

(一)民族器乐与经典诗歌相融合

诗歌中不乏对音乐和乐器的描述,诗人借助音乐表现自身的处境和情感,将音乐文学化。在学习民乐时,教师可结合与乐器有关的诗歌,引导儿童体会诗歌中的音乐之美,并尝试用民乐演奏来表现诗歌的意境,感受不同艺术之间的相通。如在学习琵琶时,品读唐诗《琵琶行》,既可以引导儿童体味“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等诗句中蕴含的琵琶弹奏动作之美,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琵琶弹奏,再现诗歌中所描述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学习笛子时,欣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等含有“笛”的诗歌,引导儿童用笛声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悲伤落寞等情感。在学习古筝时,欣赏古诗“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从诗歌中感受古筝弹奏之美妙。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qikandaodu/2021/0622/801.html


上一篇:校外教育活动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
下一篇:新时期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转型与变革